暮春之初,群贤毕至。4月27日至28日,金沙第六届国际交叉学科论坛9159金沙游戏场分论坛在我院成功举办,共有来自海内外的8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了我院分论坛,通过为期两天的报告与座谈探讨学术前沿,共绘发展蓝图。
4月27日,我院国际交叉学科分论坛开幕,开幕式由学院党委书记尤传明主持,倪星院长、袁丽华副书记、邢涛副书记、向运华副院长、阮建平副院长、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陈刚副教授、国际关系系主任冯存万副教授以及师生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活动。尤书记介绍出席我院分论坛的国际学者以及学院领导和参会教师,并向各位学者的到来表达欢迎。随后,倪星院长致欢迎词,向与会学者介绍了金沙国际交叉学科论坛的举办宗旨,指出我院今年共邀请了10位海内外学者参与论坛交流(其中2位参加论坛季活动),是该论坛创办以来我院来访学者最多的一届,并向与会学者介绍了学院发展情况,指出我院学科历史悠久、学科优势突出,新时代引领新命题,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欢迎各位青年学者加盟我院,组建学术共同体,共谋金沙政治学学科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大局。
随后进行了两场学术报告,第一场主要围绕政府治理、公共政策等研究领域展开,由向运华教授主持,陈刚副教授点评。
来自多伦多大学Munk国际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的蔡艳君博士后作了题为《互联网+的韧性城市管治》的报告,她以社交媒体的功能性为切入点,以东南亚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参与式观察和影像传播的混合研究方法,探究社区参与如何推动社区社会资本的应用;来自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郑丽洁博士报告题目为《欧盟国家的家庭支持政策对其生育率影响的质性比较分析:一个结构配置的视角》,她以现场互动形式引入中国低生育率陷阱的研究问题,提出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为社会情境因素与政策因素,采用质性比较分析、结构配置、QCA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欧盟国家的家庭支持政策对其生育率的影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周昊玥博士作了题为《贫困劳动力资源、产业投资与地方扶贫决策的经济逻辑》的报告,她开始此项研究是源于在农村调研过程中观察到的两个现象:产业扶贫中劳动力缺失的现状,扶贫产业项目资源动员模式的地区间差异,她以地方政府以收入再分配为目标的扶贫投资行为作为观察对象,研究了现行扶贫制度下国家收入在分配手段;来自墨尔本大学的刘天阳博士报告题目为《极端化思考与干预途径》,他以新西兰暴恐事件、巴以冲突下的儿童自杀性袭击两则案例引入主题,采用阶段化的分析模型,指出极端化诞生于某种关系网络,其群间竞争与冲突所导致的摩擦激怒关系中的任何一方,提出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那些长期的争斗区域。
第二场学术报告主要围绕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相关研究领域展开,由冯存万副教授主持,阮建平教授点评。
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张屹博士报告为《东盟安全合作机制与中国参与》,他指出目前反恐两个转向为南线转向和中国海外参与,中国在反恐认知上是有概念上不断转换的,早期对待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我国对其认识是窄化的,对恐怖主义的外延是展开的,是把群体性事件放在刑事案件中,以法学的形式加以处理,法学界对反恐的认知更加的细化,下一步要思考中国与周边国家如何形成一种司法合作机制,同时思考联合国准则对我国反恐立法的借鉴意义;来自比利时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的政治科学双博士候选人李滢做了题为《Strengths and Weakness of the Sino-E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的报告,她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论分析框架,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科技合作层次,将其从底层至顶层分为Obtain technical assistance, absorb advanced technology from outside,Develop national economy, seek for some words power,Catch up with others in S&T, seek for words power,S&T diplomacy, global leadership四层,并指出中国在进入WTO之前处于最底层,她以伽利略计划、欧洲清洁能源合作和龙计划作为研究案例,详细梳理了中国和欧洲的科技发展线;来自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院的潘秋萍博士报告题目是《Chinese Immigrants in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hip: The Human Facto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她的研究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移民数量激增的社会现象,分析以中国新移民为代表的高技术类移民在澳大利亚此类移民国家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并通过对705个华人社团的研究,以2016年南海争端事件中澳大利亚华人组织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论证;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张腾飞博士报告题目为《The Effects of SNS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Percep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China-Japan Relations at a Civil Level》,她在报告中指出,社交网络对中日的影响是相互的,通过采用焦点小组、深度访谈、概率抽样、文本挖掘等研究方法,以北京三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信息获取动机和娱乐动机是学生对日本印象的重要影响要素,得出学生接收日本的信息越多,对日本的警惕防御意识就越低,对日本的大众文化、产品科技越接受等结论。
报告会气氛热烈,与会学者针对报告内容进行深入的交流,从研究问题的概念与外延、研究方法的使用与创新、研究结论的推广以及研究的限制与改进等方面畅所欲言,加深了学者学术报告各议题的研讨。
论坛期间还专门设置了师生座谈交流环节,院长倪星教授、系主任与各系教师参与了座谈活动,向各位与会学者介绍了学院的师资力量与教师结构、课程设置与研究特色等内容。倪星院长从我院转型发展机遇、武汉优越的地理位置、金沙优秀的生源结构以及人才为先的办学理念等方面向与会学者进一步介绍了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讲解了学校的人才政策与晋升机制,对各位学者加盟我院表达期许。
在学术交流活动的同时,我院为与会学者安排了学校游览活动,既带领学者参观了行政楼、老斋舍、老图书馆、十八栋等金沙古色古香的标志性建筑,也带领学者参观了万林博物馆等现代景观建筑,在领略武大厚重文化底蕴的同时,感受百廿添五、黉门新启的历史脉动。在短短会期中,学校及学院向与会国际学者充分展示了武汉以及金沙的名片,展示了金沙“人才强校”的战略理念和发展方向。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据悉金沙国际交叉学科论坛旨在为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一个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推进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共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局。论坛此前已成功举办五届,已成为金沙聚贤纳才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采用“集中论坛+论坛季”的形式,集中论坛为期两天,因时间关系不能参加集中论坛的学者也可报名参加“论坛季”。
(刘聪慧 供稿)